10月16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刘圣明副教授在松江校区2教楼246教室为ok138cn太阳集团开展了一场题为“社会分类视角下组织中道德明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孟亮教授主持,学院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讲座。
刘圣明,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包括领导力、性别偏见、职业发展、科创企业管理、新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等。曾在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ournal of Management,《心理学报》、《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担任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期刊编委,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理事,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立项、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项目、阿里巴巴活水项目优秀学者、复且大学管理学院科创项目立项,复旦管院青年教师新星奖,以及复旦大学青教赛一等奖、创新教学大赛等奖。
主讲嘉宾刘圣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两个研究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道德明星是否会对于‘moral identity’高的人与对‘moral identity’低的人产生不同影响”,第二个问题是“‘求有功’的领导与‘求无过’的领导对于下属的影响”。刘圣明老师从概念介绍、模型介绍、提出假设、study实验、数据分析、研究贡献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研究。
以往关于明星员工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绩效明星,然而却忽略了对道德明星的研究。事实上,道德明星对组织和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刘老师提出了道德明星与绩效明星的概念,并基于自我分类理论探讨了组织中道德明星的存在对其他成员亲社会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具体而言,对于道德认同高的员工,道德明星的存在能够激发他们感知到的道德责任以及进一步的亲社会行为。相反,对于道德认同低的员工,道德明星的存在反而与其感知到的道德责任及亲社会行为负向相关。
第二个问题先分别介绍了积极主动与谨言慎行的两种领导类型。从“‘求无过’的领导如何让下属更积极主动”这个角度开始分析,介绍了以往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结论:领导害怕失败导致下属不敢做事以至于组织无法提升效率。而后提出新的理论视角:失败学习的理论视角。之后刘老师得出应该重视与利用失败,且领导与员工保持低权力距离有利于团队积极面对失败,而高权力距离会导致领导与员工缺乏非正式的交流,不利于团队成功的结论。
之后,刘老师总结了研究结论与研究意义,并针对该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机会与大家深度讨论。同学们在讲座进行中也积极踊跃地发言,针对同学们的提问,刘老师给予了详细解答。刘老师的讲座见解独到,体现了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